close





天下雜誌 更新日期:2007-04-15 記者:黃亦筠



台灣一年有超過十二萬家新設的中小企業,

但將個人夢想志趣變商機而存活下來的,一年不到一?%。

興趣究竟要如何變成大生意?讓The One、石尚、雷諾瓦告訴你。


一場政府機關辦的創業說明會,擠進了各種面孔,從年輕到中年,從打扮個性入時到西裝筆挺,共同的特徵,是一張期待圓夢的臉龐。

在網路發達、銀行低利貸款的時代,創業成為「另類全民運動」。


根據一○四人力銀行的調查,有三成以上的上班族想創業當老闆,為了能「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」,更希望「實現自己的理想」。

近年,政府祭出各種創業貸款鼓勵民眾創業,到二○○五年,一年就有超過十二萬家的新設中小企業,佔全部中小企業比重的一○.二%,達歷史新高。

創業風氣之盛,台灣成為不折不扣的「頭家島」。


「但成功撐過一年的卻不到一○%,」一○四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驚訝地發現,創業者多如過江之鯽,但順利跨過這條紅色警戒,將個人夢想與志趣成功變商機而存活下來的,卻十分有限。要順利跨過紅色警戒前,得處處小心創業地雷。


如影隨形的紅色警戒


自轉星球文化創意事業社長黃俊隆出版部落格畫家彎彎的書,大賣五萬本,讓他連續獲得誠品二○○五年最佳獨立出版社及二○○六年最受注目出版,也因此黃俊隆三不五時收到詢問如何創業成功的email。「他們有熱誠卻只想走捷徑,」黃俊隆批評,「專業需要時間養成,passion(熱情)得變profession(專業)」。

以黃俊隆來說,他歷經魔岩唱片、時報出版、大塊文化前後五年的出版行銷歷練,在別人看不見的瑣碎細節中練功,了解產業環節與態勢,「就像入少林,要先掃地。」

把興趣變生意,是許多人的夢想,落實在現實中,是一條充滿挑戰的路。「創業要成功,要有一套明確的商業模式,」中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副秘書長陳麗華說。這也是滿懷熱情的創業者最容易忽略的問題。

興趣到底要如何變成成功的生意?




The One 回歸管理跨越天險


走進永豐餘生技新開的「齊民有機中國火鍋」,一面以八角、米、稻穀等食材拼成的主題牆,「食材藝術化」的視覺設計,吸引所有食客目光。這是「The One」執行長劉邦初最近的得意之作。

四年前,在台達電七年,一路做到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的劉邦初,長年待在以代工為主的電子產業,私底下對有設計味的用品有強烈興趣的他,希望打造自己的品牌,做出有質感的生活精品,就決定走出大公司保護傘,創立「The One」,設計餐具、生活用品。



以新創品牌,闖入被國外品牌攻佔的生活產業市場,朋友們一致認為,「他瘋了。」劉邦初堅持自行設計、開模、做限量產品,以低調、簡約、質感的人文風格,讓中產階級也能親近生活精品。像The One曾把布拉格教堂玻璃的圖案概念,變成玻璃餐具上的獨特花紋,大受歡迎。



四年後的The One,從一五○萬創業資本的微型企業,脫胎換骨成年營收四千萬的中小企業。獨特設計能力,包括光寶電子、礁溪老爺飯店、永豐餘生技都找上The One。面對外界稱讚,劉邦初沒有太多喜悅,「撐過下一個五年,才算撐過天險,」他用力說,「現在才最危險。」

看著自己的熱愛受到肯定、初嚐市場成功的滋味,也是創業者最容易碰上問題的時候,就是「跑太快,容易跌倒」。「CEO在前面跑,後面方向沒有一致,」劉邦初說出他自己的經驗。



The One創業的三伙伴,抱著熱情發展創意,簡樸生活風格的餐具設計非常受歡迎,放在百貨專櫃,曾讓許多買家以為是國外品牌,一五○萬創業資本很快回收。但不知不覺,設計團隊一頭熱的創意,變成設計者非常自我的創作,漸漸偏離公司創立時定的中產階級可親近的精品調性,劉邦初驚覺不但新品推出的時間開始不規律,而且消費者購買慾望也沒被挑起。

「創意不等於生意,作品不等於商品,」陣痛期持續一年,他痛苦地和創業的設計伙伴分道揚鑣。



「一開始創業是興趣、是運氣,但要走得久,要有持續的原創,更重要的是,創意絕對要管理,才可能有效產出,」在台達電累積的管理經驗,讓劉邦初把理想拉回現實,開始隔週就整理公司流程,定調行銷策略,每季新品推出絕對不能隨機,節慶產品都得提早規劃,用紀律要求團隊產出創意。為了測試市場接受度,他要求設計人員,新設計至少測過十個人,「就像The One 國策顧問團,」員工們私下戲稱。



花了一年調整,內部運作上了軌道,現在The One思考的已經是兩年後的計劃。但是又碰到另一個成長挑戰,就是組織變大後的人力資源。

從三人創業擴張成八十人的中小企業,「在單點時,只需要幾個key people,靠策略來鞏固市場,但現在規模變大,願景管理變重要,」劉邦初找訓練師幫員工上課,從人文藝術到品牌概念都訓練,在The One店內的前場人員,面對客人詢問,要能清楚傳達品牌及產品故事,The One想傳達的核心價值,落實在每個員工的行為上。



「創業夢能否持久,能否走向規模,看你夠不夠獨特,管理能不能落實,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葉雲龍觀察。



除了最早投入的百貨通路,劉邦初為了完整呈現品牌概念,建立進入門檻,投資一千多萬在中山北路上開直營店,產品結合餐廳,並推出藝術沙龍,凸顯The One的人文調性。近年更進駐兩廳院,連建商、旅館業都找劉邦初談進駐卻被他回絕,「我還要一、兩年打好管理地基,可不能創造天險給自己。」




石尚 堅持專業的拓荒者


二月底,烏拉圭荒野上的礦坑。

石尚企業執行長蕭語富正是亞洲第一個進入該礦區的人,只聽見轟一聲,炸藥炸開礦脈,南美籍礦工奔出礦坑,蕭語富為了拍下內景,冒著坍塌危險藏在洞內猛按快門。

「活著回來真好,」下飛機隔天,曬了一身黝黑的蕭語富,坐在台北辦公室,一邊豪邁喝著南美帶回來的「馬草」,一邊稀鬆平常地講著他每隔半年就經歷一回,險象環生的「常態」。



一旁,副總經理馮正雄電話講不停,忙著做「石尚自然探索屋」開店前的確認。三月底這間自然科學產品賣店在台北東湖的分店要開張。

石尚自然探索屋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本土自然科學產品賣店。十年前,原在淳貿水晶做採購的馮正雄和同業蕭語富,因為對古生物蒐藏的興趣而一起創業,投入化石清修、半寶石原料買賣,多年來兩人幾乎跑遍全球礦脈。「一把年紀了還在搬石頭,很辛苦但很快樂,」馮正雄打趣地說。


亞洲唯一的化石清修團


走進石尚首度對媒體公開的總部,驚覺在台北大都會,竟然存在有超過一萬件恐龍化石標本的房子。隱密的工作室內,一群工作人員正在清修一隻國外博物館委託,長十一公尺的暴龍化石。他們小心清修化石,開模複製,再慢慢架起,一隻恐龍化石都是百萬美元計算。整套清修技術,是十年前蕭語富到德國拜師苦學回來,再土法煉鋼親自訓練出目前的十人清修團,才讓石尚擁有亞洲唯一,世界前四大清修團隊的實力。「當年,就三、四個人窩著一做就十二小時,」蕭語富說。



「他們最特殊的經營方式,就是以專業來支撐事業體,」台中科博館研究員程延年觀察,這兩年他和石尚團隊合作的論文,一舉登上《自然》(Nature)及《科學》(Science)兩本國際期刊。

長年專攻古生物清修,全球各地博物館、古生物研究單位大大小小珍貴的化石標本,從暴龍、長毛象,到發現雙子宮恐龍登上《科學》的標本等,都在石尚這間不起眼舊公寓的清修室內完工。



累積厚實的專業知識和跑遍全球礦區累積的料原、人脈,加上看遍國外頂級自然博物館,讓石尚有能力在自然科學的專業領域多角化經營。從化石清修發展到展場規劃,像台中科博館辦千禧年恐龍展,背後都有石尚策展調貨、運籌帷幄的影子。兩年前,台南奇美博物館要蓋自然科學新館,也曾諮詢石尚,當時許文龍還親自來拜訪。



就連美國著名的自然科學產品賣店Discovery Nature store也看上石尚料原取得能力,找石尚當供應商。這經驗讓馮正雄發現,「原來化石原料可以這樣行銷包裝。」累積了六年清修、辦展、產品供應的實戰經驗,他們決定跨入零售,讓自己喜愛的古生物,不只擺在博物館,要推廣到大眾。

四年多前,石尚以博物館通路為主,在台中科博館等開設「石尚自然探索屋」,讓消費者逛完博物館後,走進賣店,有「把博物館帶回家」的感覺。亮眼的陳列規劃讓誠品找上門,把原本想自己經營卻始終做不起來的自然科學品項交給石尚。「他們在台南誠品的店面掛了一隻大恐龍,非常引人注目,」誠品連鎖店系&設店處協理曾乾瑜說。



通路讓石尚從十年前三、四人的隱形清修團隊,迅速變成全省超過十間分店,年營收八千萬的連鎖店。「店動輒百坪,裝潢費用不是百萬就是千萬,展店成本很高,」馮正雄不諱言肩上壓力大,目前清修和展覽業務佔營收比重超過五成,是支撐石尚發展通路的大支柱。



「但無論怎麼多角化,都在自然科學領域,這是我們的專業和獨特性,」蕭語富看得很清楚,「因為興趣才有做下去的使命感,台灣不是沒有自然科學的人口。」石尚堅持用專業,執著當本土自然科學產品賣店的拓荒者。




雷諾瓦 「拼」出市場規模


從熱鬧的師大夜市,轉進泰順街內,吵雜聲在一扇深色拼圖樣式的大門前,靜了下來。門裡頭,除了台北一○一的立體拼圖,一幅掛在牆上,一萬多片拼圖拼成的名畫,是目前的金氏世界紀錄。

「這是員工下班後來店裡,慢慢拼起來的,」雷諾瓦拼圖文化坊店長曾東龍說。

時光回到十六年前。拼圖是當時在壽險公司上班,現任雷諾瓦創辦人黃麗娟最大的樂趣,她曾在一個颱風天,獨自拼完一幅一千片的黑白拼圖,「就一片接一片,無法自拔,」拼圖就是有種讓黃麗娟無法停手的魔力。

黃麗娟四處蒐集拼圖,買多了,她抱著純粹喜歡拼圖的心情,籌了五十萬和先生王超平在師大巷弄找了一間店,開始代理拼圖。沒想到興趣變成生意,不如想像中那麼順遂,「我曾在店裡坐了一整天,只有兩個客人上門,」王超平回憶。



「當決定把興趣當事業經營,就必須確認你的興趣有市場規模,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葉雲龍強調。

王超平和黃麗娟相信一定有跟他們一樣的拼圖愛好者,決定化被動為主動,把市場匯集、創造出來。他們開始「辦活動找客源」。雷諾瓦至今辦過超過十三年的拼圖比賽,從開始的五十人到去年全省五五○組,超過一千人次參賽;去年夏天,雷諾瓦在台中SOGO辦起三十小時的馬拉松拼圖賽,參賽者分組比賽拼四千片的「世界盃足球賽」,遇到颱風全省大雨,有參賽者住屏東,淹水也趕來參賽。



「參賽者九成都不是雷諾瓦的老客人,代表有拼圖人口在各角落,」王超平想證明拼圖真的不只是個人興趣。經年累月的賽事,讓拼圖迷間成立社群,最重要的是讓雷諾瓦和拼圖迷有了連結,資料庫不斷累積新客源。



兩年前,原本只代理歐系拼圖的雷諾瓦,因為一直有外國客人來店裡找台灣本土作品卻遍尋不著,雷諾瓦看好這塊商機開發起自製拼圖,從原本純粹的代理商變成從選圖到進工廠開模、裁切的製造商。黃麗娟找幾米合作,就連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也找上雷諾瓦,以故宮著名的《清明上河圖》來製作拼圖。「他們做過代理,知道什麼叫好品質,從選紙到打樣,看得出他們對本業很投入,」本身就是超級拼圖迷的數位典藏網路專案經理呂宗達觀察。



從五十萬開始的兩人小店,撐過十六年,現在雷諾瓦在全省有十五家分店,一年營業額達六千萬,通路讓雷諾瓦自製和代理的拼圖離消費者更近。「拼圖就是有這個魔力,一拼下去,就想要找下一片,這種感覺很難形容,」大概黃麗娟就是用這種感同身受的心情,抓住拼圖迷的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m5nrqq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